被列入美国「实体名单」的第三年,华为挺过来了吗?当下的生存质量究竟如何?
从3月31日公布的华为2022年度财报中,我们看到一家企业四处「打粮食」的生存韧性,以及它无法回避的、仍然严峻的现实压力。
有前高管如此评价华为去年的表现:不容易,总算是稳住了,但这两年还在战略僵持期,预计2025年以后进入战略反攻。
具体到财报中,2022年华为全年营收6423亿元,同比增长0.9%。相较于2021年的同比骤降28.6%,去年的表现如同一个在暴风雨中奔跑的人终于调整好了呼吸频次和步速。
不过净利润降到了一个历史低点——仅356亿元。而2020年的净利润是646亿元,2021年则为1137亿元——其中,处置荣耀、X86等业务获取净收益近600亿元。
净利润原本衡量的是收入质量,如该指标大幅下滑,当引发足够警惕。但切换到华为所处的发展阶段,这个指标有了一定特殊性。
按照华为CFO孟晚舟在业绩发布会上的解释,净利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经营利润下滑,另一方面研发投入在加大。
2022年,华为营业利润422亿元,同比下滑了65.2%,营业利润率6.6%,为历史最低水平。经营利润的下滑,除了2021年的特殊情况之外,也与终端业务与企业业务的此消彼长有一定关联。
华为去年所面临的现实是:5G部署需求基本已释放,收入占比最高的运营商业务出现瓶颈,微增0.9%至2840亿元;含手机在内的终端业务营收2145亿元,同比下滑11.9%;含华为云、数字能源在内的企业业务,营收1332亿元,同比增长30.0%。
在利润和经营现金流承压的同时,华为继续在扩大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支出约1624亿元,投入占比超过25%,达到历史高点。
这一数字高过同样以不吝投入著称的百度和Meta,可以说在全球科技巨头中无出其右。
早年华为「基本法」中已经明确:每年要把10%的收入固定投入到研发。被列入「实体名单」后,华为的突破路径日益明晰:一方面通过产业「军团」的方式,深挖增长点、稳住营收大盘子;另一方面通过投资基础技术研发、底层自主化,打破技术封锁的僵局,为未来「反攻」铺路。
某种程度上,前者是为后者提供「血袋」的角色。按照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说法,开创增长性机会是华为的关键战略方向之一。
反映到2022年度业绩报告中,华为云和数字能源业务最先成长为增长担当。